关于开展2024年江苏省第十八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预申报工作的通知
时间: 2024-02-26  作者:   浏览次数: 10
关于开展2024年江苏省第十八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预申报工作的通知

社科字〔202414

各有关学院(部)、直属单位、科研机构:

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每2年评选一次,第十八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预计将于20245月启动申报。为进一步提升我校哲学社会科学成果评奖申报数量和质量,经研究决定,即日起启动2024年江苏省第十八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预申报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申报范围和要求

参照2022年江苏省第十七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的申报条件和要求(参考https://www.js-skl.gov.cn/evaluation_work/10667.html,具体以正式发布通知为准),2024年成果评奖可能的条件如下,请参考以下条件准备:

(一)申报成果范围

1. 我校作者自201911日至20231231期间发表(出版)或完成的成果。但往届(第十六届、第十七届)已申报成果(无论是否获奖)不得再申报参评。

注意事项:只要20245月人事关系在我校的教师,其成果符合时间要求的均可申报,包括已退休教师和20245月前调入我校的外省、外校教师。成果发表时如人事关系不在我校不受影响、仍可申报

2. 成果形式1:公开成果——在有统一刊号(ISSNISBNCN)的报刊发表、出版社出版的哲学社会科学类的学术著作(含专著、工具书、古籍整理作品、译著等)学术论文研究报告(含调研报告、咨询服务报告等)普及成果。在港、澳、台地区或国外公开发表、出版的上述成果。

成果形式2:内部成果——未公开发表或不宜公开发表,且被党委政府及相关工作部门采纳应用的调研报告、咨询服务报告等。

(二)申报成果分类

1. 申报参评成果分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学,语言学,文学,艺术学,历史学,法学,教育学,体育学,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新闻传播学,图书情报与文献学,决策咨询和社科普及等17个申报评审组。申报人应根据其成果内容自行选择申报评审组。

2. 社科普及类成果包括宣传阐释马克思主义、党的创新理论,解答公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传承文明、传播人文社科知识等普及读物。

3. 所有翻译类成果一律选择语言学组申报参评。

4. 所有内部成果一律选择决策咨询组申报参评。

注意事项:请申报人根据所报成果的一级学科和二级学科,慎重选择申报评审组。对于交叉学科、学科融合、学科模糊的成果,务必选择适合本成果、熟悉本人或本人成果的专家所在的一级和二级学科。

(三)申报成果要求

1. 每位申报者限申报参评1项成果。申报人须是该成果的第一或第二作者(含通讯作者),公开成果以版权页为准,内部成果须是课题负责人或报告撰稿人。

注意事项:申报人可以是第一或第二作者(含通讯作者),每位申报人限报1项,是以申报人为限制依据,而非以成果实际署名人为限定依据。如第二作者为申报人,不影响该成果第一作者作为申报人申报另1项成果。

2. 多卷本和连续出版物原则上出齐后,以整体成果申报参评,参评时间以最后一本出版日期为准。各卷册、分册或者年度报告等阶段性成果如已申报参评,则其他阶段性成果和整体成果不得再次申报参评。

3. 同一学科的丛书可作为一项研究成果由丛书第一、第二主编(总编)统一申报参评,申报时以该丛书中最后一本(卷、册)出版时间为准。丛书中独立完整的著作也可以单独申报参评,但须征得丛书主编(总编)同意。丛书中单册申报后,丛书不得作为整体申报。

注意事项:丛书中独立完整的著作单独申报,须征得丛书主编(总编)同意放弃丛书统一申报,附相关书面说明、丛书主编签字。

4. 系列论文可以整体申报参评,但须标题(或副标题)相同、发表刊物相同、主要作者相同。

注意事项:系列论文必须是同一期刊上发表的、同一主题系列的,不在同一期刊或同一期刊上发表的相近主题论文不得作为系列论文申报,只能以单篇论文申报。

5. 公开出版的同一专题有较强系统性的个人论文集视同于学术专著申报参评。集体论文集、报告集只能以其中的单篇论文、研究报告申报参评。

6. 研究报告(含调研报告、咨询服务报告等),申报参评时须提交有关部门采纳应用证明材料。

注意事项:研究报告、咨询报告等内部成果(非公开发表成果)的申报学科必须选择决策咨询,无论内容如何,所有成果均在一个组里参加评审。

7. 普及成果限定为纸本图书形式,申报参评时须提交成果效果和社会影响证明材料,包括图书发行量、书评、相关新闻报道、受众反响等。

8. 外文公开出版、发表的成果,申报参评时应当提交中文全文翻译,并对其真实性、准确性负责。在国外期刊发表论文,须提供期刊原件或电子版原文打印件,论文DOIDigitalObject Identifier)在线查询打印件、论文收录与引用检索证明。

注意事项:外文论文必须有全文的中文翻译,如需申报,请提前做好准备。外文著作申报,照此办理,需有全文中文翻译稿作为佐证材料。

9. 在境外(港澳台地区及国外)出版、发表的成果,须提供申报者所在二级单位对成果政治方向证明材料。

10. 不予参评成果

1往届已参评成果不得再次申报参评。其中,已参评成果再版的,其修订、增补内容须超过30%以上,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方可再次申报参评。往年已获过本奖的成果再版亦不得再次申报参评。

2教材、教辅读物、文学艺术类作品和涉密成果不予申报参评。

3已获省、部级以上奖励的成果不予申报参评。

注意事项:已获省部级以上奖励,主要指已获得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全国教育科学研究成果奖、江苏省以及其他省级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国家部委(盖章单位为国徽章)颁发的成果奖,其他奖项不在限制之列

(四)申报材料准备

1. 著作类成果

1)封面、版权页,分别保存为pdf格式的单独文件;

2)成果电子版,文字版pdfword格式,以最终出版印刷版本为准;

3)社会效应和社会评价证明材料,如书评、著作中章节或部分内容发表高水平期刊论文、著作被引用情况、相关论文被转载和引用情况等,分别保存为pdf格式的单独文件并排序编号;

4)译著还需提供原版书封面、版权页、目录及章节一章,保存为pdf格式的文件。

2. 论文类成果

1)期刊封面、期刊目录、论文首页,分别保存为pdf格式的单独文件;

2)成果电子版,文字版pdfword格式,以最终发表版本为准;

3)社会效应和社会评价证明材料,如论文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人大复印报刊资料》、《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等转载和摘录情况、论文下载和引用情况等,分别保存为pdf格式的单独文件并排序编号。

3. 研究报告类成果

1)报告首页、报告署名页,分别保存为pdf格式的单独文件;

2)成果电子版,文字版pdfword格式,以最终发表版本为准;

3)应用采纳证明和其他证明材料,如领导批示、政府部门采纳、转化为政策法规情况、其他社会应用情况等,分别保存为pdf格式的单独文件并排序编号。

4. 普及成果

1)封面、版权页,分别保存为pdf格式的单独文件;

2)成果电子版,文字版pdfword格式,以最终出版印刷版本为准;

3)出版发行量证明(需由出版社提供、并加盖公章)和其他附件材料,如书评、相关新闻报道、受众反响等,分别保存为pdf格式的单独文件并排序编号。

5. 其他说明

1)外文成果需全文翻译,保存为pdfword格式;

2)各类基金会、学会、研究会、市厅级单位颁发的获奖证书,均可以作为附件材料(建议二等奖及以上),保存为pdf格式;

3)报纸、网络、新媒体等媒介上的宣传报道,学术活动的研讨交流,重要基金资助等情况均可作为附件材料,保存为pdf格式。

 

二、预申报工作安排

1.申报动员。即日起至3月10日,各学院务必将预申报工作通知到学院每一位老师,并重点动员五年内有研究成果的老师(含已退休)、尤其是承担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并产出成果的老师积极申报。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申报不限项(如有变化以正式通知为准)。

2.组织申报。3月11日至3月31日,拟申报老师将《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申报表》(附件1)和相关附件材料电子版报送至学院科研秘书。学院汇总审核后填写《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预申报汇总表》(附件2),经本单位分管科研工作的领导审核同意后,将汇总表电子版、申报表及附件材料电子版报送人文社科处。

3.专家论证。41日至420,各学院以一级学科为单位,组织校内外申报和评审经验丰富的专家(建议上海、浙江、湖北和省内),对每份申报材料进行逐一辅导、提出明确的修改完善建议。学院填报《**学院江苏省哲社奖预申报工作报告》(附件3),经本单位分管科研工作的领导审核后报送人文社科处。同时将修改完善后的申报表和附件材料电子版报送至人文社科处。

4.正式申报。5月(预计),省社科评奖办发布正式申报通知后,各学院认真统筹成果申报及未申报成果的正高级专家推荐工作,做好成果奖申报的形式审核和打印装订工作。届时工作要求以我处发布的正式通知为准。

 

请各学院高度重视江苏省第十八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的申报组织,做好预申报工作,力争取得优异成绩。关于评奖政策和工作细节、预申报工作要求等未尽事宜,欢迎致电人文社会科学处成果管理办公室。联系人:张婷婷,联系电话:65227842,邮箱ttzhang@suda.edu.cn

特此通知。

附件1:(样表)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申报表.docx附件2:江苏省第十八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预申报汇总表.xlsx附件3:(模板)学院江苏省哲社奖预申报工作报告.docx附件4:(参考文件)上一届评奖通知要求.pdf附件5:(参考文件)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励办法.pdf